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如果我们自己修行七觉支,逐渐净化,那我们就能减少自己的烦恼、也比较不会伤害别人,同时对外界的伤害就比较有免疫力,比较能体谅别人,这样就能减少很多人我之间、以及社会的纷扰。另一方面,如果我们能推广...说。刚刚“众生乐有余”那一段,这边是,“若人受身时 亦复生欢喜 若见无身者,则无欢悦”,就是《杂阿含》的“有余”、“无余”在《别译杂阿含》是“受身”、“无身”。所以,现在南传是“有依、无依”,北传是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狂乱。狂乱由情念,临终被业牵;省悟不由情,临终能转业”,还注:“此‘义’非‘仁义’之‘义’,乃‘义理’之‘义’。” 从佛教的立场看,“有义”或“无义”是看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的心态;若是以觉悟之...逻辑的紧张来离相说理,彻悟本性。如,对于“如何是佛”,禅师则答以“麻三斤”、“柏树子”之类,其意在打破学人对事物外相的执着,将目标转向内求。朱熹批评说:   既曰不得无语,又曰不得有语,道也不是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435)。   当然,这里禅宗般若空论讲的“性空”,是视而不见,并不是“物无”的无物存在。“无者,无心于万物。万物未尝无,此得在于神静,失在于物虚。即色者,明色不色,故虽色而非色也。夫言色者,但当...的强调。(马祖道一)谓众曰:“凡所见色,皆是见心,,因色故有心。汝但随时言说,即事即理,都无所碍,菩提道果,亦复如是。于所生,即名为色,知色空故,生即不生。”([12],P.94)这对于量子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(慧贤法幢)的历史(二)

    重重愿垂悲。  不具解脱财染心,昼夜放逸沉睡客,  八风之仆媚他颜,腐愚如我愿垂悲。  昧何往导他行,未调作调他,  自身未解作众宰,僧相如我愿垂悲。  如是佛徒之行传,与他行作念缘,  于此...仇恨,而达成和约。大师解救了许多罪大恶极者的性命,并对这类罪恶粗重的人说业果法门调伏其。这样大师完全没有为着利,总为西藏人民一切有情获得安宁,以及僧伽寺院在无乱事的环境中能获得法行增长,特为能寻识...

    云增·耶喜绛称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378281.html
  •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(慧贤法幢)的历史(一)

    的人及家犬、飞鸟等类。又想能令后世仍能获得善趣依身,那是与持戒有关的。以此他对于十不善法,常时禁戒不去违犯。关于这种情况,洛桑却季绛称大师自己曾经这样说:“总的说来,我从幼时直至出家这段期间,是自性...  此生若于他义,未能成办不具力,  愿尊无量大悲,引我现即生彼刹。  我之今后诸安乐,至尊诸师无不晓,  以故从兹至菩提,祈从险途中救我。”  继于戊戌年,藏王伦布哲瓦及一切施主,再三请求他作...

    云增·耶喜绛称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978282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南宗禅——以敦煌文献为中心

    假)外修,但于,令本性常起正见,一切邪见烦恼尘劳众生,当时尽悟,犹如大海纳于众流,小水大水合为一体,即是见性。内外不住,来去自由,解除执心,通达无碍。心修此行,即与《般若波罗蜜经》本无差别。[...为业,养母度日。二十四岁时辞亲出家,往蕲州黄梅参拜弘忍和尚。慧能初到之日,弘忍令慧能在寺内随众作劳役,于碓房踏碓舂米。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曾写得法偈于廊壁上,云:“身是菩提树,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5.html
  • 禅宗语言的种类

    透过名相而了知其真性。刘宋求那跋陀罗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四《一切佛语心品》:“从妄想生,非自在时节,微尘胜妙生。愚痴凡夫,随名相流。”[39]天台大师智顗(538~597)讲述、弟子灌顶(561~...君子,多赐教焉。   众所周知,禅宗修行以自修、证、悟为中心、为内因,而将语言文字视作外因和入道初阶。但在修道过程中,在证悟之后而向他人弘布佛法时,同样会时时运用语言文字。衲子们正是在上述场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5.html
  •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

    度人。与“人间佛教”著眼於创造人间浮土有所不同,“人本佛教”更强调净土,强调每个人自身实修实证的群体价值和深远意义。   (二)“四众和合”是人本佛教的基础   四众,传统内涵指比丘、比丘尼、... 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   王志远   公元2000年起,世界进入了以耶稣降生纪年的第21个世纪。而中国,随著2007年中国共产党新一届党中央的产生,也同样进人了一个新的世纪,...

    王志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5079436.html
  • 真言宗小史序(潮安王弘愿撰)

    梁武,仅作出家形势,而卒不成行者,不可同日而语矣。故其僧人之尊重,实非我中人之所能梦到。   佛教之非他种宗教哲学之所能企及者,在于能证觉,了一切法之真相,故曰“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”。然其在小乘,...俗固受陶镕矣,同时其教宗学术亦必形蜕化。佛出印度,而印度大乘不昌。及入中华,而小乘但存毛廓。天台、华严之一佛乘,中华所特创也。禅宗之在印度,或曰师子尊者已绝;或谓二十八代单传。流入中华,则独执牛耳,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480040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于真如佛境。但他那旺盛的求知欲又驱使他扩大知识领域,进一步攀登理论思维的高峰。所以,他曾谓曰:“五地圣人,身证真如,栖心佛境,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,学世间技艺。况吾学地,能忘是?”(噬宋高僧传》卷...理不可分。非彻法之慧目、离念之明智,不能见如此之灵通也。故世尊初成正觉,叹曰:“奇哉!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采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。于是称法界性,说《华严经》。”总该万有,即是一心。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